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17 / 12 / 27 6236

241位友善生產農民的肯定

內容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圖片提供  /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農委會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共同推動的「農田生態認證機制—綠色保育標章計畫」,今日(12/25)獲行政院賴院長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本計畫及參與的全臺灣241位農友不用農藥和化肥,採取有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耕作方式,健全農田生態系服務功能,讓野生動物也能在農田棲地安心繁衍。

241位農友投身改變 「動物吃完再換我們吃」

農田是重要的生態體系,根據林務局統計,保育類野生動物中,有55%棲息於農田生態系。民國98年底台南官田因為有大批水雉誤食浸泡農藥的稻穀而死亡,促成農委會林務局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官田水雉生態園區共商,發展出一套兼顧生產和生態的行動方案,輔導農民以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環境友善的農法耕作,並設計「綠色保育標章」,鼓勵消費者購買友善水雉生態的農產品。實施至今,台南官田地區水雉族群已由98年的300多隻,成長到現在的1400多隻,官田地區獲得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友也從最初的7位增加至27位,通過認證面積從3.3公頃成長到45公頃。

綠色保育標章計畫並推廣到全臺灣,獲得241位農民響應,通過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的農地達到395公頃,提供39種以上保育類野生動物安全友善的棲息環境,受惠物種包含山羌、石虎、穿山甲、環頸雉、翡翠樹蛙等野生動物。

林務局表示,這些成果要歸功於許多在農業最前線的農友,願意捨棄慣行農法、跳脫傳統農民與野生動物的對立關係,嘗試成本較高的友善生產;沒有他們的耕耘,就不會有生態復育的希望。例如,在翡翠水庫上游的協記農場,為了保持清澈水質,讓山下人民取用乾淨水源,而從事友善耕作;為了保育山羌,農場主人還適度栽種山羌喜歡的作物牛奶脯。每天傍晚,農友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山羌來農場裡散步,這正代表了他們友善土地的成就。花蓮富興農場則提供公田讓民眾認養,打造一個讓動物可以自由生活的天堂。當環頸雉來到農場的田裡,把玉米吃掉一大半時,農友不會生氣,反而說:「動物也要吃飯啊!他們吃完了換我們吃。」每一位農友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實踐著對土地的愛,也讓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們肯定這個行動計畫,獲獎就是對農友夥伴們努力的直接讚許。


 

 

鼓勵消費者支持友善農產品 形成綠色食物網絡

與林務局共同推動計畫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表示,在農藥、化肥廣泛使用以前,農田及周邊區域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然而在追求高產量的今日,農田生態系失衡,許多物種隨之減少或消失,綠色保育標章就是基於有機農業的原理,強調以生物多樣性為目的而推展的友善耕作。這樣的理想,需要消費者支持,才可能永續實踐。

以南投中寮地區為例,該區有許多柑橘類的果園,也是石虎的重要棲地。石虎以小型鼠類、鳥類等動物為食,如果農友採取友善耕作,不毒害果園及周邊環境的鼠類、鳥類,在食物鏈頂端的石虎就有安全的食物來源,人們也有安全的水果可享用。目前中寮地區已有10位農友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而現在正是柑橘類的盛產期,消費者可多多支持與購買,讓農民維持生計,他們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持續以友善耕作守護石虎。民眾更可以至石虎家族網頁(http://leopardcat.org.tw)選購,可自由搭配多種當季新鮮蔬果合併運送,不但健康美味、吃得安心,也讓石虎的棲地更廣闊、更安全。


                        

友善耕作仍是少數 將持續拓展友善農田面積

林務局表示,台南官田加入綠色保育驗證的田區,雖然已經成長到45公頃,但相對於廣大的慣行田區,友善田區面積還是不夠大,因而每年仍有零星的水雉中毒事件發生。保全更多水雉的安全棲地,依舊是努力的目標。因此林務局將持續擴大推動綠色保育標章的友善農田認證方式,保全更多的野生物棲息地,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永續共存,更呼應國際里山倡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達成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的目標,共創保育與農業生產雙贏的局面。這個目標,也有賴全臺灣廣大消費者實際購買支持,讓更多農民看見希望,一起投身改變。



除部分照片外,原文轉載自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https://goo.gl/boLjh4